教学大纲
一、课程性质
《人际交流》是我院各专业必选的专业实务技能拓展课程,它是适应高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新兴学科,是将心理学基本理论,基础知识运用于人际交往的应用性学科。
二、教学要求
1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,提高自身心理素质。
2、懂得人在交往时的心理特点,掌握社会交往中的各种心理对策。
3、培养学生对心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,并善于预测和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。
4、了解影响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因素,善于协调学习、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。
三、教学方法
本课程主要通过讲授、讨论、观看录像、模拟情境、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进行教学。
四、教学环节
1、课堂教学
2、课外自学
3、课堂讨论
4、课外作业
5、考查(期末)
五、教学进度计划
本课程每周2学时,共36学时。开设一学期。具体安排参见“教学进度安排表”。
教学进度安排表
序号 | 教学内容 | 学时 | 页码 |
1 | 第一章 人际交流概述 | 6 | 1 |
2 | 第二章 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建立和发展 | 4 | 7 |
3 | 第三章 大学生的人际沟通 | 4 | 12 |
4 | 第四章 大学生的友谊 | 4 | 17 |
5 | 第五章 大学生的恋爱交往 | 4 | 22 |
6 | 第六章 大学生在群体中的交往 | 4 | 26 |
7 | 第七章 大学生的其他人际交往 | 4 | 31 |
8 | 第八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适 | 4 | 35 |
总复习 | 全书各章 | 2 | |
合计 | -- | 36 |
六、考核要求
考试方式为闭卷,考试时间为120分钟。考试题目要求符合教学大纲要求,体现重点,题量适度,难度适中,分主观题和客观题,不出难题,偏题,怪题。平时作业,期中测验按《学院教学工作规程》中规定的比例计入总评分数。
七、教学交流与答疑
建立集体备课组,每学期集中备课1-2次,交流及讨论教学问题及改进方法;答疑可采用课堂答疑,通讯答疑或E-Mail通讯答疑等多种方式。